高级仪表的国产化一直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弱点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这个话题被多名代表委员提出,引起了广泛的讨论。
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现状怎么样?如何打破高端科学仪器市场被外国企业长期垄断的“尴尬”?“新基础设施”对仪表产业发展有何影响?
机械工业仪器界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。他认为,我国仪器行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,迫切需要在产业管理、技术创新、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和改善。仪表工业存在结构性矛盾。中国工业报:目前我国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?主要瓶颈是什么?
他说:“十二五”后,中国计量事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,培养了人才和创新团队。
2019年,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超过4400家,国内市长/市场自给率接近60%。目前,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仪器的品种问题。但是,我国仪器研发长期处于跟踪状态,基础研究长期薄弱,自主开发的高级仪器普遍反应不好。仪器的核心部件、特殊材料、特殊工艺长期被忽视,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,包括中低端、高级仪器,特别是全方位主导的科学仪器。我认为仪器仪表行业在管理技术产业方面仍然存在发展瓶颈。
首先,必须优化行业管理。目前,我国缺乏契机不同政策联系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,缺乏协同作用。各级政府部门基本上没有设立相对专业的管理机构,仪器行业信息、需求及时准确地反映在政府部门的渠道模糊,管理服务体系分散,产业技术发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。
第二,技术研发模式需要创新。仪器开发属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科技活动。仪器仪表企业是产品创新研发的核心主体,但我国仪表企业普遍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,同时也面临市场和利益问题。一些需求量很少、研发代价大,但是国家亟需的仪器仪表技术和产品,企业是否适合作为研发主体,值得商榷。
第三,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共同发展。仪器仪表开发难度大,高级科学仪器开发难度更大,产业链各环节需要长期资金持续投入,需要建立更高水平的第三方测试测量保障体系。仪器仪表研发、制造和应用相关人员应形成紧密连接的产业链闭环,规模较大的整机企业应聚集核心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,培育本土核心零部件制造商,解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问题。
上一篇:
超声波流量计/冷热量计的系统集成使用